一家民营建筑企业的非洲奇遇记

 

 

 

 

 

李法青是浙江城建国际事业部总工程师、非洲公司的总经理。

 

从浙江城建的阿尔及利亚项目到肯尼亚项目,他已经是驻守了 10 年的 “老非洲”。

 

面对复杂的当地环境,李法青压阵的中航国际内罗毕 GTC(环球贸易中心)拔地而起。整个项目体量达 30 万平方米,是当地建筑最高、体量最大、业态最丰富的综合体,包括写字楼、JW 万豪酒店、高端公寓,以及配套的商业设施和停车库。GTC 项目由中航国际出资开发,浙江城建承包建设。

 

而今,当 GTC 已然成了当地人口中的内罗毕 “landmark”(地标性建筑),当李法青团队的工期进度和质量已经创下的当地之最,当人们前来参观、留影、看房、惬意漫步大堂并沏上一杯纯正的非洲咖啡,很少有人知道,这一“业界奇迹”的背后,是曾经一连串的 “mission impossible”

 

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如何被完成的?

第一个遇上的困难,是人力资源。“有些当地人懒散、难管理,拿了工资就没影了;而且只有力工,没有国内那种‘跟师父学手艺出师’的技工 ”。

 

但考虑到肯尼亚严格的移民政策、中国劳务的成本上升、当地人力资源更为稳定等外部因素,

以及综合衡量浙江城建本身更趋 “国际化、本地化(非洲本地)” 的发展愿景,李法青决定,沿用当地员工,并与他们 “统一价值观”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步骤 1

李法青团队做的第一件事,是一改其他公司劳务外包的做法,进行直接聘用,与工人们签署正式劳动合同,并为这些员工都上了医保、社保和商业保险。这种劳资关系在非洲当地算是 “创举”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步骤 2

同时定下几条 “规矩”

 

首先,一改当地劳工薪酬日结或周结的习俗,按月结算;其次,每月发薪日后,对于无理由旷工的员工,“旷工一次就发一封书面警告函,累计三封警告函就无条件开除。” 李法青说,和优厚稳定的用工待遇配套的,是规矩和制度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步骤 3

因材施教,尽量用模式化、程序化的方式标注清步骤、规格和要点。

 

“比如一共 5 块板,就帮他按顺序标好 12345 以及对应的位子,他就会按顺序垒起来。”

 

“因材施教的意思,是要想出匹配方法来满足他们的技能,而不是用技能来满足我的既有方法。” 这句绕口令,是李法青的方法论。

 

从一开始的 15~18 天盖一层,几个月后,他们就做到了 10 天盖一层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我们自己建了一个混凝土搅拌站

除了人力资源管理,国内通用的建筑工法在非洲也很难实现。“国内施工下游在充分竞争之下已经专业化,有现成的配套、现成的工具式的模板,而这里,要我们自力更生设计生成生化模板。” 李法青介绍到。

 

更确切地说,一砖一瓦都可能要自己再造。

 

李法青的团队遇到的问题,包括砂石料颗粒不圆、当地模板粗糙等,其中最大的困难,是连混凝土的供给都出了状况。内罗毕当地混凝土商混站就不多,即便是当地规模最大的,相较国内也只能算是小站;比这更麻烦的是当地的交通,10 公里的路堵车能堵上 3 个小时,这足以让商混站送来的混凝土全部硬化,无法浇筑。

 

“这种情况下,我们唯一的办法,就是坚持在施工场地里留出一块地方自建搅拌站,那块地方只能最晚建造。”

 

可是,这个决策本身也带来了一系列周折。“直到拿到各部门的许可建了站,我们的项目才真正进入快车道。” 李法青说。

 

专业的国际银行帮我们躲过了好几次‘险情’

非洲当地的政局、经济、资源价格的起伏,会带动汇率的不稳定。浙江城建在项目中需要即期支付当地币、远期收款美元,汇率不稳定会成为他们向业主方履约的潜在风险。

 

“我跟财务说,我并不要求通过金融市场业务去投机赚钱,但绝不能因为国际汇率波动而受到大的损失,我们做工程的,根基是向甲方履约,所以我的现金流一定要有保障。” 李法青说,只有在汇率问题上安心,他们才能把精力集中在 “内功” 上做好工程管理。

 

去年肯尼亚大选期间,渣打银行当地专设的 “China Corridor” “一带一路” 服务团队就为浙江城建的这单项目做了一笔锁汇。大选前当地难免有恐慌情绪,美金对当地货币有走强的趋势,渣打银行以一个较好的价格进行远期外汇锁汇的操作,规避了当时由于大选,当地货币不稳定所带来的外汇风险。

 

今年年初,他们又担心当地货币上涨幅度太大,对经营产生不利影响。于是他们又按图索骥找到渣打银行,对汇率波动的风险做了相应的对冲。

 

此外,他们也通过渣打银行获得不同模式的融资,比如固定资产抵押贷款,以应收账款为担保的供应链融资等。而在更早期的招投标阶段,他们还需要根据业主要求开立各类保函,这些都是在渣打银行完成的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办法总比困难多

 

 

 

 

 

“办法总比困难多。” 李法青团队就是这样借助各种应援之力,一路上撸起袖子,上游、下游、资金、市场,种种问题一个个破解。

 

从更全局的视角来看,事实上,在非洲的热土上,许许多多个李法青们带来的,不止是高标准的建筑或基建,随着中国企业在当地的“本地化发展”,他们也带来了资金、技术、管理、就业岗位和人才培养。正如渣打中国企业及金融机构部董事总经理鲁静所说:“我们看到在‘一带一路’沿线的各个市场上,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来,把中国经验带出来,结合当地实情, 给市场带来真真切切的变化。”

 

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提出五年来,截至 2018 6 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 750 亿美元,在沿线国家建设 82 个境外经贸合作区,总投资 289 亿美元,与 39 个国家签署产能合作文件。“一带一路”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宁吉喆说:“共建‘一带一路’可以把各国的优势结合起来,形成互补,共同分享发展的机遇,这是最为重要的。”